
信報財經新聞 | 2009-02-06 P33| 特稿
向沉悶電視生態來個提問
當「十二日行政總裁」王維基入主亞洲電視時,我曾有過憧憬(對不起,我對「旺旺」的入股沒有遐想)。我想像的不是亞視如何做一個所謂香港人的電視台,而是當電訊科技遇上傳統內容供應者時的可能性。究竟是把電視、電台節目原汁原味放上網站?還是另剪短版,以切合網民習慣?究竟該如何處理雙向和單向的傳播?單向傳播就是傳統內容嗎?雙向傳播就只能在網上發生嗎?究竟在製作時的思考定位在哪裡?
承載這堆問號的是一個行動計劃——「香港檔案.X」。這個計劃,以網站2.0為主軸,配上傳統媒體電台和電視節目。這樣的組合,究竟會如何相輔相成,還是只能各自精采(或不精采)?
網絡共生年代
計劃內容看似有點「八八卦卦」,不過我們卻有認真地「玩」:「港督府有地下通道?」、「李小龍的死因?」、「我的學校戰時是亂葬崗?」、「香港島原來的海岸線在哪?」、「香港出現過幽浮(不明飛行物體,UFO)?」……說這些香港歷史謎團,不只為了好奇心,而是想說在尋根問底的過程中,我們發現香港歷史上有很多留白。有留下檔案嗎?在哪裡?這個題材可塑性高,既可以是電視上的偵探故事,也可以是電台節目談論的話題,也可成為網絡上網民共同構建的公共檔案——如果我們相信歷史就在民間。
這次,我們集結了香港電台五位跨部門的年輕同事一起行動,有電視部拍紀錄片和戲劇節目的、有教育電視部的、有做電台的,還有負責網站的。五人的共通點是生活都與網絡緊扣,而看電視的時間就愈來愈少。
腦海?想?一個問題:現在年輕一輩都只愛花時間在網絡上瀏覽,作為廣播機構,我們要如何重新接觸他們?我們如何重新引領他們回到傳統平台去收聽、收看節目?這又有需要嗎?還是應該另起爐灶?傳統平台和網路平台是競爭?可以共存嗎?如何共生?
計劃的第一步,我們邀請了香港政府檔案處前署理處長朱福強開個人博客,暢談關於「歷史檔案」的二三事,在網上打開話匣子。「香港檔案.X」網站隨後推出,以「視覺記憶」為題,廣邀網民為我們的海岸線重組記憶。電台方面,則以此帶出不同話題,利用原有的相關節目,透過大氣電波與聽眾作分享。電視方面,則以戲劇形式製作十集五分鐘的節目,以跟網站接下來的主題「謎團解碼」互動。
媒體互動關係
電台方面,在這個階段同時會製作廣播劇,豐富內容。「流水賬」的陳述,是為了帶出這個行動背後的一堆問號:網站、電台和電視之間的互動關係是怎樣的?電視、電台的廣播可以推動網站的點擊率?當中有幾多瀏覽者會參與互動?反之,網站可以提高廣播的收視、收聽率嗎?
問題一大堆,這當然不是單憑一個實驗、一個行動計劃就能通天曉。野心有一點點,但也不是好高騖遠,無論最後結果如何,當中的經驗都十分寶貴。事實上,要讓這個計劃付諸實行,香港電台有一定優勢:它擁有電台、電視廣播時段和一個網絡基地。這個跨媒體的行動計劃,雖略帶實驗性質,但由於沒有商業壓力,年輕製作人可以放膽向前。
農曆年前,網站開張,實踐要檢驗「真理」了。網站啟動以來,登記成為網站會員的人數穩定增長,瀏覽的人也多,不過動手參與遊戲的人則較少。這可會是香港網民的特性?坊間有一種說法,全港大概就只有為數幾千名活躍網民會落手落腳參與像「巴士阿叔」的熱炒事件,這類事件在網上靠這群人發酵,引起傳統媒體如報紙的報道,輻射至全港,結果爆發哄動。
有選擇有思考
基於這設想,我們也要跳出虛擬世界,到學校和社區作面對面、人與人的推廣,希望從而建立一個活躍的群體。由虛擬空間回到現實的聯繫是個有趣的體驗,效果會如何,我們還得拭目以待。另外,當電視和電台節目透過大氣電波發功,又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?
說回歷史的留白,我們提出的謎團,看似有點花邊野史,離經叛道。不過,背後我們是期望年輕一輩對歷史有一個「範式轉移」(Paradigm
Shift)——「歷史可以唔悶」,而這種「範式轉移」電視媒介也需要。當我們說電視生態「悶得很」,除了說在收視率上的一台獨大局面外,還指內容和形式上。
「有怎樣的觀眾就有怎樣的電視台」,我不會反駁,不過這說法有點意氣用事,問題是觀眾忘了他們除不再觀看這些節目之外,應該有更多選擇。「我提供——你看」的廣播模式面對互聯網的世代能守得住嗎?但在網絡上,卻又充斥了良莠不齊的資訊。眼盯?電腦屏幕,你是單憑直覺去判斷真偽?還是你會提出反證?當你會這樣做的時候,你是在獨立思考了!有了這道護身符,你就不懼怕什麼「第十台」的出現。事實上,這年頭令人擔憂的是「混淆視聽」。
「香港檔案.X」是一個尋根問底的過程,在這過程中,我們會意識到一個檔案、一個紀錄的重要。那麼,一些發生過的事情,就不會像「八萬五」一樣,「無厘頭」地消失。「沒有會議紀錄的嗎?」你會問這樣一個問題,原來這也是民主的一種體現。
朱福強個人博客 http://hkxfiles.mysinablog.com/index.php「香港檔案.X」網站 http://hkfilex.rthk.org.hk
作者為《香港檔案.X》監製
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《香港檔案.X》,由2月22日起,逢星期日中午十二時五十分於無綫電視翡翠台播出。
2月8日下午二時香港大學黃克競樓平台會舉行「本土歷史的過去與未來講座」,講者包括梁款(吳俊雄博士╱港大社會學系)、馬傑偉教授(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)、葉健民博士(城大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)、朱福強(香港政府檔案處前署理處長)、何秀蘭(立法會議員)等。